编者按:最近Kickstarter对网站规则进行了修改,目的是为了解决用户对项目质量的诟病,随着大众对众筹模式的熟悉,更多的用户会由关注Kickstarter的实现梦想的能力,到关注平台项目质量。本文来自姜兆宁的投稿,点这里关注他的微博。
作为一个非常喜欢Kickstarter的局外人,密切关注这个网站一年多,翻译了不少募资报告,但还从没back过项目,今天突发奇想,想“控诉”一下Kickstarter这种众募模式的几个罪证,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1. 沉浸式的宣传视频几乎与电视直销无异
众所周知,大部分普通青年对于Kickstarter上面项目的了解几乎都来自于3,4分钟的视频,而随着Kickstarter上的项目概念越吹越大,从开始的简单物联网传感器项目,手机或iPad配件,逐渐扩散到了数字家庭系统,游戏主机,催梦机,社交手表等大型的复杂应用上,广大青年在电脑或平板前面,呆坐着看制作者精心花费精力准备数周乃至数月的充斥特效和专业参数的视频,这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不公平,制作者的投入表演。
2. 创意者与买单者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
做的是一台号称便宜的3D打印机,买单的是从未接触过3D打印的设计师;做了一个号称能帮你快速入眠的设备,而买单的人却可能从未听说过还有助眠机器这种东西;大量的缺乏靠谱的疑似“伪科学”产品在这里找到了热土,没有经过官方或正统检测机构的检验,就这么轻易的撬开了用户口袋,这是因为,买单的老百姓在听故事的过程中,难以鉴定说事的人是否有能力将其实现,或具备专业的知识,仅凭一句“我是某行业从业多年经验”,“研究XXX多年了”这种自我吹捧就自封牛人;这样跟国内的卖绿豆包治百病,盐放锅里煮太久会导致钠摄入过量的砖家们有啥区别?而传统的产品开发方式,不具备这个能力的人根本没法走到募资阶段。
3. 售后和服务费用无明确说明
我们购买的很多电子产品之所以比想象的贵,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包含了售后和服务的费用,但是对于Kickstarter上面的产品,不知是时间/篇幅限制还是别的原因,几乎鲜有产品能够提供这些陈诺,试想当你的设备用了半年以后坏掉,你是否愿意拿起电焊枪自己来修?还是去找可能已经被大量返修折磨的不行的创意者,让他继续深度崩溃呢?
4. 能Hack就一定能大规模制造?
事实上,众所周知做一件东西和做N件东西需要完全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经验,对人才的需求也不同。能够在自家的车库打磨和完成产品的原型,不意味着能够跨越重洋到中国找到靠谱的工厂和不买到假冒的IC并将废品率控制在能够赚钱的范围;同样应用程序在自己的家里跑的完美,也不意味着能在所有的Backer家里能够远离Bug,什么?增加远程固件升级功能?我先看看口袋里剩下的钱再说吧…
5. 平台性产品刻意忽略对生态环境风险评估
即使在Kickstarter成功,打造最牛逼的最高配置的游戏机或机顶盒,或者是智能家庭网关,并不意味着能够忽悠一堆高质量开发者或应用开发商来打造足够的生态环境,即使是HP,也没办法让它的WebOS争取到足够的开发者打造应用,与此相比不名一文的屌丝级操盘手,是否在Kickstarter的虚幻中卷完钱后,依然能在现实世界中保持这份神奇呢?
6. 自买自卖现象时有发生
即使是非常成功的动力滑板,低温炖煮器件,开源硬件配件,开始上线都有大量的早期体验用户追捧买单,并且Comments评论栏里面早期大都以热情洋溢的纯粹正面评价为主,让人难免生疑,类似场景跟国内B2C网站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随着Kickstarter模式被更多人知道,也许还会发现更多”罪状’,不过作为创业者的我们,是不是应该从对Kickstarter撒网捞钱的行为控诉的同时,从中学到产品卖得好的小妙招呢?
关于我们 | 常见问题 | 用户管理 | 代理管理 | 有问必答 | 交费方式 | 联系我们